红盾小说网>历史小说>默藏 > 高中探花 高中探花,跨马游街
    宣和二十五年,三月十五日,殿试开始了,殿试没有送考一说,连笔墨纸砚都不需要带。

    卯时初,贡士们在礼部的组织带领下,齐聚承天门,按照会试名次依次排列等待,进行惯例的搜查,准备入宫。

    季珩会试排在前面,进宫时走的也很靠前,排在第一的是崔智宸,第二便是卢如皑,第三位年纪很大,第四位就是郑子淼。

    皇宫等级森严,制度严苛,有时候不小心走错了门,也可能就会惹来杀身之祸,众贡士接受完层层的搜查后,到了午门,按照会试名次的单双数,分走左右两侧门,单数走东侧门,双数走西侧门。

    朝阳升起,四周传来鼓乐声,众人继续前行,最后立于殿前广场的丹陛前,参拜以阁臣为首的读卷官和受卷官以及所有执事们,静候帝王的到来。

    辰时一刻,宣和帝千呼万唤的走了出来,所有人行五拜三叩之礼,随后开始宣读圣旨,考生依次入座,答题正式开始。

    答策题,就跟写议论文似的,要对论点进行阐述,还要围绕中心思想展开分析,要能提出意见和建议,要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,又不能随意指责朝政,同时对字数也有规定。总之要求非常多,搞不好就会败下阵来。

    拿到考题的众人反应各不相同,有人在苦思冥想,有人在磨墨,有人已经开始书写了。

    宣和帝约是夜里没睡好,一时间有些走神,自己也无意识的盯着一处看了许久,看的下面的考生都不会了,也是巧了,正好就是那位年纪很大排行第三的考生。“陛下?”直到被人唤了一声,才回过神来,宣和帝调整了一下姿势,扫了几个考生道:“王大人,给联说说这些考生的情况吧!”

    王大人:“回陛下,此次会试的第一名,是清河的崔智宸,年二十三;第二名是涿州的卢如皑,年二十九;第四名是荥阳郑子淼,年二十六;这个第五名年纪最小,才十八岁,来自江南一个叫淳县的小县城,叫季珩;第六名…今年的贡士中有许多个满腹经纶的青年才俊,都是陛下贤明,我大祈才能人才济济。”

    宣和帝越听越高兴,越听越清醒,不一会便决定要亲自检验一下贡士们的水平,他说:“王爱卿说的不错,少年英才,都是大祈之福,联心甚慰,将崔智宸的试卷拿来给联瞧瞧。”

    被皇上点名考校是件十分荣誉的事情,但正写着被人打乱思路也很糟心,何况面对一大堆的考官,这种情况,就很考验考生的心性?崔智宸被拿走考卷,点名提问也没慌,全程沉着冷静,宣和帝很是满意,又一连点了好几个考生,这其中就包括了季珩。

    面对帝王的提问,季珩也不卑不亢,张弛有度,逻辑清晰的做了回答,有观点,有态度,沉稳的不像他这个年龄,给帝王和众考官也留下了一个还不错的初印象。

    宣和帝考校结束就离开了,到了正午,学子们也陆续的交卷离场。

    殿试是不会有黜落的情况发生的,因此这些学子们的科举之路到此也就划上个一个圆满的句号,今后是进翰林院继续深造,还是会被发到各地当官,就只能听天由命了,朝中有人的,还有机会能活动活动。

    宫门口,学子们三三两两的打着招呼,或结伴同行,或各自离开,季珩不免落俗的社交了一番,将排名靠前的差不多认了个遍,直到梁秉文等人围了上来。

    梁秉文显然发挥的也不错,其它几个也一脸轻松,淳县此次会试上榜的共有六位,除了季珩,名次都很靠后,但已是创了历史新高,季珩做为淳县学子们心目中的大神,其影响力一路扩大,甚至到了集庆一带。

    告别众人,季珩直奔到真味鲜,许知一审美不错,店里装修的明亮大气,清新典雅,又舒适唯美,在整条街都是独树一帜。

    一楼大厅设了卡座,宽敞和私密兼顾,二楼除了办公,还设有九间厢房,其中一间独属于季珩的。主打鱼宴和复合菜,吃法众多,前期宣传做了很多,虽是新开业,上客还可以。

    许知一正在厢房里办公,见他进来便招呼道:“回来啦!先坐会,马上就好!”

    季珩并没出声,点头示意后便在一旁翻着新做的菜单静等,安静沉稳,认真专注,条理清晰,脑子里充满了奇思妙想…这样的许知一是他比较少见的,和平日里毫无规矩,伶牙俐齿,时不时还挺古怪的行为大相径庭,许知一好像有很多面,有时候像个小太阳,耀眼温暖,有时候又像月亮一样静谧清冷…

    掌柜、秋娘、秦南…不一会进来了三波人,事情似乎很多,她都有条不紊的处理了,生意上的事,他不是很懂,按说许知一一个后宅妇人也不应该亲力亲为的,但现在只能先辛苦她了。

    没一会,事情处理完了,许知一让人上菜,向季珩招手道:“先吃饭吧!让人特意做了你爱吃的,边吃边聊。”

    习惯真可怕,和许知一呆久了,向来食不言寝不语习惯独来独往,自诩优雅的季公子也变得越来越随意,那些清冷孤寂的习惯和食不果腹的日子好像都被抹去了痕迹,尤其是在许知一面前,和从前简直判若两人。

    季珩随意的坐了下来,席间问道:“在忙些什么?”